无人机可通过自主飞行航线,自动化完成河湖巡查作业,能快速抵达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有效解决视野受限问题。其搭载的可见光与热成像相机,无论肉眼可见的问题还是隐蔽排污口,均可精准识别,便于近距离多角度取证。
无人机可通过自主飞行航线,自动化完成河湖巡查作业,能快速抵达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有效解决视野受限问题。其搭载的可见光与热成像相机,无论肉眼可见的问题还是隐蔽排污口,均可精准识别,便于近距离多角度取证。
在常规执法检查中,无人机在涉水重点区域的高效检查与监管方面作用显著,可对航道、河涌、水库等进行全面巡查,实时掌握水域动态变化,快速远程检查涉运砂运泥船只,对非法采砂、洗砂洗泥和非法向河道倾倒等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和打击。
例如,珠海市水务局自 2024 年以来,累计使用无人机达223架次,成功协助立案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3宗,还促使当事人完成19宗轻微违法行为的整改工作。
利用自动化机场解决方案,无人机可定时对坝体、周界、水面进行精细化巡检,具备高防护等级,能全天候对水库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监管。同时,其灵活机动,拥有高空视角,便于进行全局态势感知,视频、全景图实时回传至云平台,进行多维度数据存档。
无人机可按计划时间和航线自动作业,预警各类安全隐患,有效提升巡检效率,降低对飞手的需求,缓解一线人员作业压力。
如贵州省水投集团在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部署的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通过远程智能控制平台和 “AI 技术”,实现了对水库大坝及库区等重点区域的安全智能巡检,能对人员车辆非法闯入和水库水面漂浮物进行智能识别和预警等功能,实时传输高清影像至数字孪生平台。
无人机航测技术将测绘技术、数字化成图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有效集成。其搭载的测量仪器具备高分辨率和多角度特征,能从多个角度获取高密度的数据,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度,缩小数据测量误差。并且,无人机可在300至500米的高度飞行超过半个小时,搭配航测传感器后一次飞行能对10平方公里范围内地面信息采集,效率较高。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程勘测工作中,无人机可在复杂和偏远的区域,如峡谷悬崖、深山老林或者跨度较大的河道等测量人员难以实地测量的区域进行地形检测和探查。
例如,舟山市水利局水利勘测设计院利用无人机搭载高精测绘镜头,完成了甬东片区11.57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测绘,采集的画面测绘精度达厘米级,能够精准体现需要建设的三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