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25〕624号),这份重磅文件不仅为未来五年用电服务划定了新航标,更在电力运维领域埋下“低空经济”的彩蛋——无人机巡检正式纳入国家政策体系!
文件确立了到2029年的总体目标:基本建成办电便捷化、供电高质化、用电绿色化、服务普惠化、监管协同化的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巩固我国“获得电力”的国际竞争优势,让人民群众的用电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 、无人机巡检站上电网运维c位
在“加强全程管理,促进供电高质化”的核心章节中,文件明确指出:
供电企业深化配电网智能巡检体系建设,加强带电检测装备应用,推广无人机巡检模式,提升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短短一句话,标志着无人机巡检技术正式从“创新试点”升级为国家政策鼓励推广的“标准配置”,成为保障电网安全、提升供电质量的关键技术支撑。
效率革命:无人机可快速覆盖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如高山、密林、河流上空的线路),实现大范围、无死角的设备状态检查,极大提升巡检效率。
精准诊断: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像仪、激光雷达等先进传感器的无人机,能够精准识别设备发热点、绝缘子破损、导线异物悬挂等隐患,远超传统肉眼观测精度。
安全保障:替代人工进行高危、高空作业,显着降低巡检人员安全风险。
智能决策基础: 无人机采集的海量、实时、高精度数据,为电网的“停电监控、故障研判和自愈控制策略”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助力实现“减少故障停电次数、时间和范围”的目标。
二 、低空经济在电力领域前景广阔
无人机巡检的推广仅是低空经济赋能电力行业的起点。结合政策导向,未来潜力巨大:
电网规划与建设测绘
无人机可高效完成输电通道三维建模、工程量精准勘测,支撑“科学规划配电网布局”和“优化配电网投资管理”。
应急响应与故障抢修
在灾害(如台风、冰灾)后或故障发生时,无人机可第一时间飞抵现场,实时回传高清画面,精准定位故障点,极大缩短抢修时间,提升“民生用电保障抢修服务”能力。
与数字电网深度融合
无人机作为空中的“感知触角”,其数据将与“数字电网”建设深度融合,服务于“电源点智能定位、供电路径智能规划、供电方案智能生成”等智能化场景。
三 、政策同步深化办电体验与供电质量
1、办电更便捷
扩大低压“零投资”至160kW民营经济组织;推广“扫码用电”服务临时性需求;深化水电气联合报装;推行办电“全程网办”。
2、供电更高质
强化配电网规划建设与投资倾斜(向农村、老旧小区等);严控“频繁停电”(年内不超5次/60天内不超3次);优化检修计划,推广不停电作业,目标重点区域计划检修“零感知”。
3、用电更绿色
支持分布式光伏接入;服务绿色出行(优化充换电设施报装);拓展“供电+能效”服务,提供免费能效诊断与节能建议。
4、服务更普惠
重点解决老旧小区、城中村供电问题;健全新建小区供电保障机制;加强民生用电抢修保障;推进政企网格联动服务。
结语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能源局624号文不仅是一份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纲领,更是推动电力行业与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深度融合的催化剂。随着无人机巡检模式在配电网运维中全面铺开,其带来的效率跃升、安全保障和智能升级,将显着夯实“供电高质化”的基石。
未来,无人机在电力规划、建设、应急、新能源监测等更广阔场景的应用潜力将持续释放,为构建“办电便捷、供电高质、用电绿色、服务普惠”的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注入强大的“低空动能”,点亮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万家灯火。